中國移動上市次日股價逼近發行價,雖然股價并沒有出現破發走勢,但是參考中國電信的走勢,未來破發概率仍然存在,本欄認為這屬于正?,F象,畢竟在港股的比價效應下,大型投資者更愿意去買入港股中國移動。
1月6日,中國移動股價盤中最低57.58元,等同于發行價格,在57.58元有百萬手護盤買單嚴防死守,終于在下午推動股價有一波上揚走勢,但是收盤前股價又有所回落,并最終以58元報收,距離發行價57.58元只差0.42元。同日中國電信收盤價4.3元,較發行價4.53元破發0.23元。
必須承認,中國電信、中國移動都是我國非常優秀的企業,也是很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,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先天的弊端,那就是存在一個港股的比價效應,例如中國另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工商銀行,目前市盈率只有5倍,股價4.7元,但是它的凈資產高達7.9元,這個估值在A股投資者眼中顯然是不可理解的,但是正因為它同樣存在港股流通股,那邊的報價為4.5港元,所以A股工商銀行的股價就是漲不起來,其中是存在合理邏輯的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很多有錢人購買奢飾品包包等,明明自己不差錢,卻也要讓導游從海外代購,因為什么?因為國外的包包更便宜一些。股票其實也一樣,58元的中國移動本身已經很具備投資價值,但是因為香港股市賣得更便宜,大型長線資金就不愿意直接買入并持有A股中國移動,人家的道理也很簡單,同樣的股票,為什么舍棄便宜的,非要買貴的?
投資者可能會說有很多公司的A股就是比港股貴,但這不一樣,對于中小盤股來說,投機資金可以掌控盤面,可以用投機的力量推高股價,但是中國移動不行、中國電信不行、工商銀行也不行。誰敢投機炒作這類超級大盤股,一定會“炒股炒成股東”,所以他們勢必要受到港股的影響,除非長期投資的力量過于強大,直接同步A股、港股,例如中國平安,兩邊的股價基本同步,但不是A股跌下去,而是港股漲起來。
所以本欄說,中國移動雖然有大單護盤,但是在投機投資力量都無法支撐股價的時候,護盤力量也難有作為,中國電信曾經的護盤也以失敗告終,股價還是破發了,所以如果未來中國移動也跌破發行價格,投資者也不必感到意外,畢竟港股那邊的中國移動便宜很多。對于真正看好中國移動的投資者,也不必在發行價上方著急買入,如果實在看好中國移動,也可以考慮通過滬港通或者深港通直接買入港股中國移動,同樣的東西,便宜點總是好的。
從長期看,A股和港股的股價一定會趨于一致,這對于多地上市的上市公司來說都是必然規律,但是關鍵的問題是,兩者之間如何平衡。本欄認為,不排除A股漲得慢點,港股漲得快點,逐漸縮小價差,最終實現平衡的可能,但對于中國移動這樣的大盤藍籌股來說,短期的高溢價一定會帶來套利資金,也會阻止A股的長線買盤進入。(評論員周科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