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甫一收官,各種統計數據就出爐了。一年來,上證指數、深圳成指、創業板指分別上漲4.8%、2.6%、12%;A股市值比2020年底增加了11.5萬億;扣除新股發行對應市值和定向增發市值,加上現金分紅金額,投資者賺了9萬億,人均近5萬元。當然,這些數據描繪的只是市場的底色,是背景板。
對于投資個體來說,就像任何一個年份一樣,注定感受不一。踩對市場節奏,大賺特賺的必定很多。決策失誤操作失當,賠錢的或許也不少。比如,此前報道說,一中年男子追漲殺跌,50萬本金一年虧掉74%。比如,一著名經濟學家轉戰資管行業,所管理的首只產品在8個月內浮虧19.24%。市場的底色只是意味著投資者有了一個更好的揮灑空間,最終還是要憑本事賺錢。至于盈虧差距比較大,應該是結構性行情里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。
2022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就要開始了。站在這個時間節點,如果展望2022年,市場的底色愈加亮麗恐怕是大概率事件。有太多的理由看好2022年的市場。比如,看上去市場連漲三年,但是總體漲幅其實不算大。所以有基金經理認為,現在市場的總體估值并不算高。比如,看上去經濟基本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,然而,宏觀經濟穩定運行應該是最大的確定性。比如,市場自身的改革將進入新階段。從管理層的表述來看,全市場注冊制應該已經為期不遠。全市場注冊制必定會給市場帶來新動能。再如,投資者保護制度快速完善。證監會發布2022年第一號公告稱,與財政部聯合發布《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金管理辦法》和《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實施規定》,明確當事人交納的承諾金可用于賠償投資者損失,化解資本市場執法面臨的“查處難”與市場要求“查處快”之間的矛盾。
新年新氣象。市場將呈現出愈加亮麗的底色,投資者也注定將獲得更大的操作空間。(財經評論員 王亞杰)